我們在顯微儀器下觀察並記錄微血管型態(簡稱:管袢),研究血管老化及血循不良與臨床表徵的相關性,並進行一連串復原微循環後,管袢改變及臨床表徵改變之結果。以下我們先簡單說明『正常管袢』與『異常管袢』的差異性,讓大家有初步的認識,正常管袢的形成有三大條件:(1)心肺功能要好,循環動力充足。(2)血管內腔平滑度佳,流動阻力極低。(3)血液清淨度要高,黏滯度要小,混濁度要低。若以上這三個條件有一項不符合,便容易出現異常管袢,原則上大多數的管袢中只要有60~70%是符合正常型態即可,反之不到這個百分比即屬血管老化及血循不良。
正常健康成年人的管袢
呈現一根根〝髮夾形〞,形狀長直平順,粗細均勻,顏色連續分明、輪廓清晰。(380×)
這是一位肢端出現感覺異常(麻木)成年人的管袢
形狀呈現扭曲不順,長度較短,粗細不勻,顏色斷續不明、輪廓不清。(380×)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諸多疾病與老化問題的產生並非短時間造成,而是由平日不良的飲食(西化)、作息(熬夜)、環境(污染)、壓力(精神)等累積性結果,最終造成身體無法負荷。此外,時間年齡增長,機體衰退,更加速了老化進行,伴隨而來的只是『老苦疾疢』。因此『見微知著』這句成語完整說明了微循環變化早於整個身體變化,想要改變疾病與老化所造成的問題,最好的方式還是從微循環著手:復原微循環(recuperate microcirculation)。或許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污染)、壓力(精神)的因素,但是我們可以儘量調整飲食(不西化)、作息(不熬夜)等,減少加重因素就等於減少身體負荷,再加上額外的復原微循環,便足以應付其它外來不良因素。記住,千萬別讓自己的生物年齡(biological age)超越時間年齡(chronological age)。
附註: 飲食習慣注意,由資深醫師經驗分享,供讀者參考:
- 少食燥熱性食物:烘焙類(麵包、蛋糕、餅乾)、油炸類(最好去掉外皮)、燒烤類、辛辣等等。
- 少食加工過食物:容易攝入防腐劑、色素、食品添加物、致癌物等等。
- 少食生冷性食物:生菜類、水果類、蔬菜汁、蔬果汁、未經烹煮過的食物或飲水(礦泉水)。
- 適量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少固然不好,太多也會造成循環系統負擔增加,身體重著感及疲勞感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