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血管重建(Revascularization)
A1: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內的粥狀硬化斑塊(atheroma)會造成血流量降低,當血流量低於25%正常量時,局部缺氧的症狀就容易出現,例如:疼痛、酸痛、發麻、無力、發炎、發紺、壞死……等等。嚴重的血管狹窄,通常需要放置血管支架(stent)撐開,藉此增加血流量來改善缺氧問題。血管重建便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醫學上重建方式可以使用氣球擴張術或是血管支架置放術。其中血管支架的價格昂貴,有些情況甚至一次要置放2個支架以上。置放過程繁雜費時,患者也需住院與醫療照護。
註1:傳統血管支架,置放後再狹窄機率為30~40%;塗藥血管支架,置放後再狹窄機率為10%;這兩種都有1%急性阻塞與形成血栓機會。
註2:塗藥血管支架自負額每個大約60,000元。
醫學上認為粥狀硬化斑塊是不可逆的病灶,一旦它們形成後,唯一的方法就是減少它們成長的速度與預防它們造成的血栓阻塞血管,而降血脂藥物與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便是常用處方。其它的健康食品(銀杏葉、魚油…)也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患者終究無法改變血管支架置放的命運,而且有些部位的血管還不見得可以置放血管支架。
血液淨化療程(血漿置換術)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血脂肪、低密度膽固醇、自體免疫抗體、發炎物質、代謝性廢物…等等,但是對於已經形成的粥狀硬化斑塊是無效的。
根據統計結果,血管重建時間需連續90天不間斷(女性生理期例外),其間若配合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調整、運動、按摩、針灸,重建進度會更快。重建完成的結果將是終身的,血管重建完成後,我們建議每半年保養15~30天,如此可永保血流量維持在75%正常量以上,也可避免局部組織器官因缺氧提早老化衰退。此外,我們的血管重建是全身性的,非單一或局部血管,所以相較支架置放方式,它絕對事半功倍。
臨床上評估方式非常多,其中最簡單的是『症狀改善與否』,這是最主觀的感受,也是參與客戶最為驚豔的一點。再來就是影像學的檢查,通常我們會建議客戶在接受血管重建前,先到醫院確定診斷,保留完整的檢驗報告,等血管重建完成後,再回到該院做第二次檢驗,互相對照比較即可。
血管重建前(電腦斷層):血管截面積只剩25%以下(紅色箭頭)
血管重建後(電腦斷層):血管截面積擴大至75%以上(紅色箭頭)(90 days)
血管重建前(血管攝影):血液流量為TIMI 1(藍色箭頭)
血管重建後(血管攝影):血液流量為TIMI 3(藍色箭頭)
血管重建前(微血管攝影):360X(綠色箭頭)
血管重建後(微血管攝影):360X(綠色箭頭)(40 days)
A8:下列幾個項目非常重要,一定要仔細配合:(1)除了女性遇到生理期或個人遭遇任何重大病故之外,過程中切莫任意中斷,否則會影響血管重建進度;(2)睡眠儘量充足,不可熬夜過勞;(3)飲食千萬小心,應少食高油脂與高糖份食物或飲料,生冷食物也要暫時避免;(4)配合運動、按摩、熱敷或針灸可加快血管重建進度。
A9:根據血液流量改變與臨床症狀出現之研究發現,當流量上升至25%以上,臨床症狀即會開始減輕或消失,需要的時間大約30天,但在配合條件良好的狀態下,時間可以縮短至21天,最好的記錄中甚至有14天。
A10:眾所周知,皮膚與皮下微循環有極度相關,當皮下微循環變好時,皮膚自然接受充沛的血液滋潤與滋養,故皮膚的改變是必然現象,這點不用太過驚訝。
A11:目前有許多便祕問題,是起因於腸道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平滑肌蠕動力量不足,引起的功能性便祕。當腸道血液循環增強時,平滑肌的蠕動力量自然提升,所以這種功能性便祕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